六合院:庭院深深深几许满庭芳草三月雨

发布时间:

2022-05-09 13:43

六合院:庭院深深深几许满庭芳草三月雨

 □ 记者 吴娇/文 王景/图

       雕花窗棂,小池水满,每一处凭栏,都似在述说似水流年……

       春去春又来,六合院依然是芳草池塘绿荫庭院,而时光老人却已在这古院落内踱步近百年。

       六合集团的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黄裕君说,与其说六合院伴随着六合丝厂的发展跌宕起伏,不如说六合院见证了六合丝厂近百年来的发展演变。

       庭院深深

       宛若一首绝美小诗 六合院是一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古院落,位于高坪区都京街道六合集团大院内。3月8日上午,天空飘着雨,记者一行驱车从高坪区鹤鸣路一路南行,沿着蜿蜒盘旋的公路,穿行于幽静谧人的林荫道,不到20分钟便抵达了位于都京街道的六合集团。

       记者将视线移至窗外,只见雨幕背后幽然伫立着一座古韵浓厚的庭院,青瓦白墙、雕花窗棂、厚重的木门……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年代气息。

       跨进院落大门,廊道两侧悬挂着六合院的原貌图,以及其创始人留影等。一副做工考究的黑色玄关上,简要记载了六合院的变迁:“六合院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是留日归国实业家盛克勤在民盟创始人张澜先生资助下建造的。六合院占地约一千平方米,上下共三层,一二楼为行政办公区,三楼为钟楼。原有大小房屋五十多间,是典型的晚清穿斗式结构建筑。解放初,钟楼被拆除,钟随之下落不明,但六合院历百年风雨而不衰。”

       绕过玄关,一汪碧水映入眼帘,一座玲珑秀气的假山略浮于水面,十几条小金鱼摆着尾巴在清水中自在遨游,好不惬意。池塘周边围筑了一圈光滑的鹅卵石,为一池碧水更添别致。池塘四周,六棵桂花树尽情伸展着翠绿的枝叶,两棵玉兰娇羞地迎着春雨,一株栀子更是悄然无声等待着夏的到来,期待绽放出最洁白清香的花……

       万物都以自己的独有姿态绽放着,抬头仰望被屋檐划破的四方天空,细雨柔抚青瓦,似在念一首绝美的小诗,让人如痴如醉。

       百年庭院

       中日建筑风格完美融合

       黄裕君告诉记者,六合集团的鼻祖是六合丝厂,由留日归来的盛克勤创办于1912年。起初公司定址顺庆区学院街,后因城市发展需要才迁至都京。到上世纪20年代,兴建六合院。由于盛克勤在日本留过学,他专门向建筑设计师提出要求,要将明治维新时期典型的日式建筑风格与晚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相融合,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六合院。 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合丝厂在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几经重组易名。上世纪90年代,随着新办公大楼的兴建,人们纷纷从古老的六合院搬了出来,六合院差点面临被拆的“噩梦”。还好在国有企业改制浪潮中,该公司成功剥离资金再次实现重组,后更名六合集团,并将办公区域从新大楼又搬回了这深深庭院。

       “1949年,六合院经过了一次大的修缮,由原来的三层楼改为现在的两层。”黄裕君说,在上世纪90年代他们搬回六合院后,又先后对其作了多次修葺,才得以将六合院完好保存至今。虽然至今仍为两层楼的小院,但仅一楼尚用于办公,二楼因年久失修等原因已空置多年。如今连接两层楼的石梯都已经被取缔,每当工人修葺房屋时,只能通过扶梯跃上二楼。

       “六合院没有拆,我们觉得十分庆幸,这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古院落,可是我们六合集团的历史见证啊!”看着眼前这历经风雨的六合院,黄裕君感慨万千。

      电影取景

       六合院打造丝绸博物馆 因相中了六合院古朴的建筑风格,去年,由高坪区委宣传部和北京如影如随影视文化传播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凌云山》还曾专门赶赴六合院取景。 “当时选了两个景,一个是将六合院一间大的行政办公室进行改造,成为了影片中陈山、陈凌峰父子的画室;一个是转角处一间空置房,将其布置成两父子的厨房。”黄裕君介绍说,六合院古韵十足的建筑风格不仅受到电影人的喜爱,还得到不少外国朋友的称赞。

       每当有外国客户来到南充与六合集团洽谈生意,无一不对六合院赞不绝口,并在言谈间透露出对这鸟语花香办公环境的向往。

       2010年,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在南充召开,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司长、国家茧丝办主任王炳南在参观了六合院之后,对其浓厚的历史底蕴给予了高度评价。王炳南说,要好好保护六合院,留存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同时,还要对企业文化进行更深层次挖掘。他提出建议,六合院可考虑打造成为丝绸博物馆,记录下南充丝绸的发展足迹,让人们有更深入的了解。

版权所有: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