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千里走兰渝】 千年绸都搭上丝路“新干线”
发布时间:
2022-03-28 16:31
在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在煮茧车间煮茧(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在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制丝(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在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在车间编绞生丝(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在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辆观光小火车行驶在院内(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新华社成都9月12日电 题:千年绸都搭上丝绸之路“新干线”
新华社记者蒋作平、胡旭、韩振
“古老的丝绸,也希望能够重走丝绸之路。”在有“中国绸都”之称的四川省南充市,六合集团董事长任立荣正在期盼着兰渝铁路的全线通车,“这条铁路通车之后,我们的丝绸可以通过铁路北去南下,再次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走出去。”
南充是传统的丝绸之乡,有着三千多年蚕丝生产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被确定为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之一,2004年南充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享有这一称号的城市。
随着现代物流、现代农业、汽车汽配、油气化工等其他产业的崛起,丝绸产业不再是一枝独秀,但丝绸仍然是南充响亮的名片。
南充六合集团曾经是亚洲最大的缫丝厂,“在南充丝绸行业最为兴盛的时期,全市20万人口当中,丝绸产业的工人就有五六万人。”任立荣说。
“六合集团内丝绸文物众多,丝绸文化厚重,是至今产业发展稳健,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企业,具有极大的丝绸产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保留价值。”在六合集团的采访结束后,记者们不由感慨道。
有着上千年蚕丝生产历史的四川省南充市,是传统的丝绸之乡。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当地重点打造高坪区都京镇丝绸工业园和城南丝纺服装工业园,吸引企业入驻园区。仅2016年,当地48家规模以上丝绸及制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5.3亿元,丝纺服装出口6761万美元,基本形成了原料供应、织造、染整、服装及家纺用品、出口贸易等产业链条完整的千年绸都丝路“新干线”。
版权所有: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Tel):0817+3300076 | 传真(Fax):0817+3300111 蜀ICP备11008133号-1 |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成都|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070号